2024年10月24日——10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四研究室、金沙集团1862cc成色主办,河南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协办的“新中国75年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研讨会(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综述会暨理论与方法研讨会第十次会议)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隆重举行。当代中国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原主任李文研究员,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院长祁琛云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1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期刊编辑与青年才俊参加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当代中国研究所第四研究室负责人姚力研究员主持。
祁琛云致欢迎辞,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河南大学的百年校史和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的国史研究历程,梳理了过去学院在国史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相信在王瑞芳教授的带领下,河南大学当代中国史研究会取得更多优异的成绩,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李文在致辞中代表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致以诚挚的敬意,对承办本次会议的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和参与会议组织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成就与社会建设密切相关,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也是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前行,在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阵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以社会建设为对象,以民生供求为主线,成功构建了一个专门史的研究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三大体系”建设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特聘教授、当代中国研究所王瑞芳研究员主持大会主旨发言。十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李文研究员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的研究对象、主题主线、基本原理、研究特点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作了理论探讨。江沛教授关注到20世纪百年来的农民离村问题,在中国社会结构自19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农民离村就业导致的中国历史上农业人口第一次少于城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往返穿越,考察一些共同因素和不同特质,进而对中国社会演变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做出思考。杨学新教授通过梳理“156项工程”对新中国初期河北省工业建设发展的历史贡献来进一步探究“一五规划”和“156项工程”在“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叶青教授以走访调研的福建妇女耕山队为例,谈到了关于当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如“当务之急是挖掘和抢救口述史料”、“注意点面结合,揭示差异,展开比较研究”、“追求真史、信史,展示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李洪河教授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医疗救护与疫病防控机制展开了深入探讨,认为这场灾难见证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团结,也推动了我国医疗救援与卫生防疫机制的快速发展与完善。
大会主旨发言结束后,进行了两场的会议交流发言。第一场由《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主任、编审郑珺主持,吴超研究员、尹红群教授担任点评人。会议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构建、改革开放社会史若干研究学理与方法思考、医疗卫生保育保险制度、慈善事业发展、新中国初期的的城市基层政权体制探索、新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产业调整与民生问题等学术热点进行了热烈讨论。第二场由山西大学张俊峰教授主持,李飞龙教授、金英君研究员担任点评人。会议围绕集体化时期农村“生活安排”、少数民族移民安置、新中国初期地方高校调整、计划经济体制相关问题、流域环境治理、社会动员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
会议闭幕式上,姚力研究员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对各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学术交流的友好氛围给予高度赞扬。她表示,当代中国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将继续立足于当代社会史研究,努力办好当代社会史年会,为学者们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当代社会史研究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