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国内学术交流

王华锋教授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做讲座

作者:孙佳

发布时间:2023-08-16

浏览次数:

来源:

2023年8月12日晚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王华锋教授做题为《福建海盗与“南洋禁航”关系考》的线上讲座。本场讲座由长江大学历史系陈力教授主持,泰山学院历史系张波副教授、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贺怀锴副教授作为与谈人参加会议。

讲座伊始,王华锋教授简单介绍了研究缘起于两则史料以及清初治海经验,在入关前招抚辽东海盗,1633年,拥有丰富海战经验的以“山东三矿徒”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为首的原籍山东的辽东海盗加入到了皇太极的队伍,整个北方沿海地区也已渐趋脱离了明王朝的控制。在入关后,顺治时期,在福建沿海地区,清廷面临着南明政权以及以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为首的海上武装势力的威胁。为解除海患以巩固统治,清政府接连颁布“禁海令”“迁界令”等。紧接着,他表示,康熙时期的海疆政策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1661-1683的闭关时期、1684-1717的四口通商时期、1717-1722的南洋禁航时期。然后,他提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廷颁布南洋禁航令,学界认为,颁布南洋禁航令受到勾夷、文化冲突、粮荒、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影响,而王华锋教授表示,南洋禁海令的颁布更多的是受到海盗的影响。“南洋禁航令”从表面上看是禁止中国所有地区的“客商船”前去南洋地区进行海洋贸易,实则是一个针对福建人的禁令。福建人的“勾夷”行为由来已久,在明代倭寇之患中,福建沿海商民的“勾夷”问题就十分突出。最后,他讲到,康熙时期的福建海盗问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福建的海盗问题成为清廷衡量“开海”与“禁海”政策的重要因素。开海贸易之后,对于福建海盗问题,康熙起初并未在意。之后海盗问题虽然日趋严重,但是康熙帝并未马上关闭海洋贸易,而是寄希望于招抚和剿杀两种策略。然而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清廷遇到了极大麻烦。招抚之策初见成效,但康熙帝没有料到,这些福建海盗“不思悔改”公然抢劫军器并杀死官兵,再次下海为盗。并指出,“海洋平静”才是清王朝关心的重点,而且正是由于南洋禁航令的实施才带来了“十数年来海洋平静”。

讲座结束,王华锋教授积极与师生互动,详细解答了大家有关本场讲座的问题。本场讲座,他系统地探究了福建海盗与“南洋禁航”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边疆政策提供了新角度,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