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健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三楼报告厅做学术讲座,题目为《国际史学界关于“一战”“二战”的讨论及其历史意义》。本场讲座由世界史系孙银钢老师主持。
徐健教授由国际关于德国历史的反思引出本次讲座主题。徐健教授指出,国际史学界关于“一战”、“二战”的讨论存在多种叙事方式:以20世纪60年代为界,60年代之前,“民族神话”的叙事方式占主流;60年代之后,民族历史批判方式逐渐占据主流。世纪之交,也正是世界全球化和欧盟发展的重要时期,德国成为欧盟发展的领头羊。此时国际史学界对于“一战”的讨论,转向“欧洲叙事”方式,从多元视角分析“一战”的责任问题。在讲述“一战”相关问题后,徐健教授援引德国史学界前后四代史学家的反思,向在座师生总结了国际史学界关于“二战”的讨论及其历史意义。他细致地列举了每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史学家及其主要观点,对“二战”研究的学术史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评论。
讲座结束之后,徐健教授同到场师生交流了学术研究感悟,认真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本场讲座至此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徐健,浙江省衢州市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德国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欧洲历史、德国历史研究。代表著作有《近代普鲁士官僚制度研究》《往东方去:16-18世纪德意志与东方贸易》等,在《世界历史》、《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史学月刊》等国内外权威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